11月10日,新蒲京中文系教师赴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(文沁阁)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,主要参观了影印版《文津阁四库全书》版本、现存各类《永乐大典》影印本等经典版本,与岭南文脉亲密接触,活动取得圆满成功。本次活动由教学副院长彭雨明带领,中文系主任张美娟、刘乐乐组织策划,参与人员为中文系18名教师及1名学生代表。
中文系教师赴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(文沁阁)研学活动现场
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,坐落于凤凰山麓,流溪河畔,绿树环绕,环境优美,其主体建筑为文沁阁,采用中轴对称式的塔形设计,共七层构造,其特色展区有红色广东专题版本馆、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馆及中华版本展馆等,收藏了以“原大、原样、原色”为特色的影印版《文津阁四库全书》版本、现存各类《永乐大典》影印本等重典,可谓内见文脉,外见山水。
讲解员首先带领全体教师参观了岭南工艺美术精品展馆。该展馆古香古色,其地面及天花板的设计均采用了水墨画元素,展出了粤绣、秸秆画、木雕、陶塑、剪纸、瓷器、牙雕及翡翠等多种工艺精品,令人应接不暇。
接着,全体老师来到了红色广东专题版本馆,通过阅览展馆收藏的《新青年》《劳动者》《广东群报》等报刊杂志,深入了解革命先驱陈独秀、李大钊等人的革命事迹,感受广东地区深厚的红色文化传统。
随后,全体教师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馆。展内设计了名为“海上生明月”的建筑,借助现代科技手段,以动态投影的形式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。通过点击展板,就听到广州土话的发音。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,还促进了双方在制度文化、科学技术、医理药论等方面的交流,其间也产生了许多西方人记录中国地理、风俗等方面的著作。
教师参观现场
最后,讲解员带领全体教师来到中华版本主题展馆。讲解员重点介绍了书籍的装帧、典藏与编纂,书籍的分类以及近现代的版本与扩展,与中文系的专业知识紧密联系。我国古代典籍按装帧形式可分为卷轴装、龙鳞装、经折装、包背装、蝴蝶装线状等,按典藏与编纂的对象可分为官刻本、坊刻本和私刻本,其分类有甲、乙、丙、丁及经、史、子、集等,另有类书和丛书,该馆所藏《永乐大典》即为大型类书,《文津阁四库全书》为大型丛书。近现代时期,如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、证书、报刊、杂志、唱片、磁带、电影等均已被纳入版本这一范畴,其含义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。
“中华版本是指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、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及其生产、制作、传播、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、技术工艺,涵盖古籍、善本、文献、出版物,以及各种图片、拓片、手稿、稿抄本、印版、模板、雕版、钱币、票证、技术标准、数字资源、缩微资料等多种形态。”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基本涵盖了以上所有形态的中华版本,其所藏版本资料呈现出体系化的特点,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,采用数字、智慧等多样化形式,是中华版本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,已经成为新时代广州文化新地标。
此次研学活动增进了中文系教师对于中华版本的认识与了解,拓展了专业知识与眼界,深化了对经典文化的认同感,客观上也对我校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宣传作用。本次研学活动也为后续的学生教学实践做好了前期的准备,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影响。我院意欲与版本馆进一步合作,希望版本馆能接待我系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,共同为了解、保存、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而努力。(图/文 新蒲京 蒋颖)